改革求发展

从1952年开始,中国与苏联开始了密切合作。这一时期的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都进行了很多探索和改革。如全面修订教学计划,精简课程,减少学时;在学习苏联取得的经验上,遵循“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建立生产实习制度;改革考试制度;请进苏联专家;引进、翻译苏联教材等等。

1954年之后,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学校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从各个方面加强科研工作。全校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业调查、品种选育、植物保护、兽医、植物生理、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均有大量建树。






1953年院系调整

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农业大学学校机构

院系调整,组建教研组

周大澂

吴汝焯

施平

查看建校基地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迁校

迁校途中

西教学楼

民主楼

梁军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学习

修订教学计划

加强学生生产实习

黄岩柑桔园实习

在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实习

在西郊聚山果园进行测量实习

修订教学大纲

聘请苏联专家来校讲学

苏联专家来校讲学

苏联专家来校讲学

苏联专家来校讲学

苏联专家来校讲学

苏联专家来校讲学

苏联专家来校讲学

苏联专家来校讲学

新俄文班

俄文翻译室人员合影(1953年)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专家工作组翻译的部分专家教材

北京农业大学俄文翻译室翻译的部分苏联专家教材

在苏联留学

在苏联留学

在苏联留学

在苏联留学

与国外院校建立直接联系

五十年代北京农业大学国外校际联系情况

俞大绂教授赴苏联参会

戴芳澜教授赴苏联参加“五一”节观礼

沈其益副校长赴芬兰参会

林传光教授赴苏联参会

孙晓村校长出访东欧

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主席格罗查来校

孙晓村、施平与留学生合影

越南留学生在北京农业大学学习

越南留学生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上课

徐沈清老师在辅导越南学生犁文来

捷克留学研究生在实习

越南留学生与施平书记合影

越南留学生的毕业证书

向科学进军

建立科学研究部

第四次全校科学报告会

第一次全校科学讨论会报告题目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

1951年与华北农业研究所合作

1954年孙晓村校长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

1958年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情况

校长办公室小院

一字楼

罗道庄农场

恭王寺试验站

五一楼

教职工宿舍楼

图书馆

教学大楼

教工宿舍

平台教室

北京农业大学领导关系转移

北京农业大学迁校

建设中的马连洼校址

建设中的土化楼

北京农业大学校门

新建成的主楼

下乡宣传

植树

舢板队

射击队

孙晓村校长带领师生植树

自编自演话剧

开展摩托运动

注:本展览中的教学与科研相关数据的统计截止期多为2008年底

copyright © 2009 中国农业大学档案与校史馆